close

 

易之為書不可遠。為道也屢遷,變動不居,周流六虛。上下無常,剛柔相易,不可為典要,唯變所適。

其出入以度,外內使知懼。又明於憂患與故,無有師保,如臨父母。初率其辭,而揆其方,既有典常。茍非其人,道不虛行。

易之為書不可遠。為道也屢遷,變動不居,周流六虛。上下無常,剛柔相易,不可為典要,唯變所適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孔穎達曰:言陰陽周遍流動在六位之虛。位本無體,因爻始見,故言「虛」。六位錯綜,上下所易皆不同,是不可為典常要會也。

2 . 朱熹曰:遠,忘也。周流六虛,謂陰陽流行於卦之六位。

3 . 侯果曰:居則觀象,動則玩占,故「不可遠」也。

4 . 劉沅曰:不可遠,言當切身而求。屢遷,活潑之意。居,止而不移。六虛,即六合,以其非形可執,故曰虛。無常所以「不居」,相易所以「周流」。上下、剛柔,皆指陰陽二氣。典要,謂一定的常法。以有定之理,著無定之象,變化而通於中。

5 . 馬其昶曰:上下無常,言陰陽之消長。剛柔相易,言九六之變化。義例隨時而變。

6 . 馬振彪曰:唯變所適者,理求其通,事求其適。窮則變,變則通,不變則不能通,即不能適。孔子隨時處中,即是唯變所適。適也者,通乎中庸而已。無可無不可,亦莫非中庸是適而已。

 

其出入以度,外內使知懼。又明於憂患與故,無有師保,如臨父母。初率其辭,而揆其方,既有典常。茍非其人,道不虛行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明出入之度,使物知外內之戒也。出入猶行藏,外內猶隱顯。遯以遠時為吉,豐以幽隱致凶,漸以高顯為美,明夷以處昧利貞,此內外之戒也。能循其辭以度其義,原其初以要其終,則唯變所適,是其常典也。明其變者,存其要也,故曰「苟非其人,道不虛行」。

2 . 孔穎達曰:行藏各有其度,不可違失於時,若不應隱而隱,不應顯而顯,必有凶咎,使知畏懼凶咎而不為也。又易雖千變萬化,不可為典要,然循其辭、度其意,原尋其初,要結其終,皆唯變所適,是其常典也。若非通聖之人,不能曉達易之道理,則易之道不虛空而行也。

3 . 虞翻曰:神以知來,故明憂患,知以藏往,故知事故。

4 . 黎世序曰:「無有師保,如臨父母」二句,蓋互文也。言雖無師保之在前,而承易訓之叮嚀,不啻師保之親切教命也。雖無父母之監臨,而遵易教以生成,儼如父母之保抱扶持也。

5 . 劉沅曰:易道變動,不外上下剛柔,剛柔之上下,即闔闢動靜之機也。動者為出,靜者為入,其出入也,以自然之常度。則至變之中,有不變者存,故設數示人,使知外內一原,而警懼於心。有易德然後行易道,茍非其人,實具陰陽之德,合天地之宜,則易道亦不可以虛行也。中庸云,「茍不至德,至道不凝」,此其義也。

6 . 馬振彪曰:易之神化,至尊如師保,故爻象中無有師保,而示人以詳盡之道,則如臨師保。易之愛護,至親如父母,故爻象中無有父母,而教人以懇切之意,則如臨父母也。是易道為尊親所不能外也。易雖上下無常,不可為典要,然必率辭、揆方以適其變,雖變而不離其宗,是終有典有常也。有聖人之德而在天子之位,乃可行易道。如非其人,假託官禮而僭竊,是虛行而非道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靜止的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