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子曰:易其至矣乎!夫易,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。知崇禮卑,崇效天,卑法地。天地設位,而易行乎其中矣。成性存存,道義之門。

子曰:易其至矣乎!夫易,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。知崇禮卑,崇效天,卑法地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窮裡入神,其德崇也;兼濟萬物,其業廣也。知以崇為貴,禮以卑為用。極知之崇,象天高而統物;備禮之用,象地廣而載物。

2 . 朱熹曰:十翼皆夫子所作,不應自著「子曰」字,疑為後人所加也。窮裡則知崇如天之德崇,循理則理卑如地之業廣。

3 . 來之德曰:夫易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,皆理之所在也。聖人窮是理,則識見超邁,日進於高明,而其「知崇」矣;循是理而踐履,則功夫敦篤,日就於充實,而其「禮卑」矣。崇效乎天,則與乾知大始者同其知,而洋洋乎發育萬物,峻極於天矣,故德崇。卑法乎地,則與坤作成物者同其能,而優優大哉,廣載萬物,皆其禮之卑也。

4 . 劉沅曰:德存於心,業見於事,一理而體用異名也。崇者日進高明,廣者日積博厚,知則高明之稱,禮亦廣博之用。惟天高明,惟地謙下,效天法地,是天地之道,全在於人,易教非強人以所本無也。

 

天地設位,而易行乎其中矣。成性存存,道義之門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朱熹曰:天地設位而變化行,猶知禮存性而道義出也。成性,本成之性也;存存,存而又存,不已之意也。

2 . 來之德曰:德崇業廣之在人,謂之「成性」,渾然天成,乃人之良知良能也。聖人能存之,故知崇如天,而成性之良知已成矣;禮卑如地,而成性之良能亦成矣。存之又存,是以道義之得於心為德,見於事為業者,自然日新日盛,而愈崇廣矣。言門者,謂道義從此出也。

3 . 劉沅曰:天地之德,在人曰性,不愧為人,必由成性。人能體天地之德,而存之以成德,則為「成性」。存存者,存而又存,敬修不息也。道義之門者,謂道義皆從此出也。道義在天地,亦在吾身,萬事萬理莫不本於性,即莫不本於天地也。此勗人學易以成性也。

4 . 王夫之曰:聖人效天法地,惟健順而已。故易者,聖人致知、復禮之極功,卒學而無大過也。人所以未能由聖者,以知見於近小,而不謹於禮也。故推極其實,要歸於知、禮,使學者循循於博文約禮,而上達天聽。

5 . 馬振彪曰:存存,是克己之功。克己自能復禮,而其性完成矣。至誠能盡性,即所謂成性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靜止的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