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,仰則觀象於天,俯則觀法於地,觀鳥獸之文,與地之宜,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,於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。

作結繩以為網罟,以佃以漁,蓋取諸離。

包犧氏沒,神農氏作,斲木為耜,揉木為耒,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,蓋取諸益。

日中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貨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蓋取諸噬嗑。

神農氏沒,黃帝、堯、舜氏作,通其變,使民不倦;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易,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,是以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。黃帝、堯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蓋取諸乾坤。

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,舟楫之利以濟不通,致遠以利天下,蓋取諸渙。

服牛乘馬,引重致遠,以利天下,蓋取諸隨。

重門擊柝,以待暴客,蓋取諸豫。

斷木為杵,掘地為臼,臼杵之利,萬民以濟,蓋取諸小過。

弦木為弧,剡木為矢,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,蓋取諸睽。

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,上棟下宇,以待風雨,蓋取諸大壯。

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葬於中野,不封不樹,喪期無數。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,蓋取諸大過。

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,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,蓋取諸夬。

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,仰則觀象於天,俯則觀法於地,觀鳥獸之文,與地之宜,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,於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聖人之作易,無大不極,無微不究,大則取象天地,細則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也。

2 . 朱熹曰:俯仰遠近,所取不一,然不過以驗陰陽消息兩端而已。神明之德,如健順動止之性;萬物之情,如雷風山澤之象。

3 . 陸賈曰:在天者可見,在地者可量,在物者可紀,在人者可相。於是先聖乃仰觀天文,俯察地理,圖畫乾坤,以定人道,民始開悟,王道乃生。

4 . 班固白虎通云: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,民人但知有母,不知有父,飢則求食,飽即棄餘,茹毛飲血而衣皮葦。於是伏羲仰觀象於天,俯察法於地,因夫婦,正五行,始定人道,畫八卦以治天下。

5 . 劉沅曰:包,本「虙」字,音孚,故「庖、虙、伏」通。天垂象,故曰象。地法天,故曰法。象天法地者,震雷巽風、坎日離月,艮山兌澤、坎水離火之類也。鳥獸之文者,乾馬坤牛、離雉巽雞之類也。地之宜者,山澤高卑、水土之宜之類也。取諸身者,乾首坤腹、震足巽股之屬。取諸物者,乾為金玉、坤為布釜之類。德幽難測故曰「通」,情雜難辨故曰「類」。此段總冒下文。

 

作結繩以為罔罟,以佃以漁,蓋取諸離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離者,麗也。罔罟之用,必審物之所麗,魚麗於水,獸麗於山也。

2 . 朱熹曰:兩目相承,而物麗焉。

3 . 劉沅曰:離取中虛而物麗之之意。離為目,互巽為繩,兩目相連,結繩為之,網罟象。

4 . 胡瑗曰:蓋者,疑辭。聖人作事立器,自然符合於此卦象,非準擬此卦而後成之。

 

包犧氏沒,神農氏作,斲木為耜,揉木為耒,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,蓋取諸益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制器致豐,以益萬物,故曰「取諸益」。

2 . 朱熹曰:二體皆木,上入下動,天下之益,莫大於此。

3 . 任啟運曰:耜,耒首取土處;耒,則身與柄之總名也。兩木相附,後動前入,中互艮坤,艮爲手,坤爲土,手把耒而入坤土,此益之象也

4 . 劉沅曰:耜者,犁之首,斲木使銳而為之,今加鐵鏵為之犁頭。耒者,耜之柄,揉木使曲而為之。其動也,在下之耜;其能入土者,在上之耒。益象二體皆木,上巽二陽,象耒之自地上而入,下震一陽,象耜之在下而動。教民粒食,自神農始,生民之益,莫大於耕耨也。

 

日中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貨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蓋取諸噬嗑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噬嗑,合也。市人之所聚,異方之所合,設法以合物,噬嗑之義也。

2 . 朱熹曰:日中為市,上明而下動。又藉噬為市,嗑為合也。噬嗑即「市合」也。

3 . 劉沅曰:市井交易,始有間而終相合,噬嗑象。

 

神農氏沒,黃帝、堯、舜氏作,通其變,使民不倦;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易,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,是以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。黃帝、堯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蓋取諸乾坤。

 

【語譯】

神農氏去世後,黃帝、堯、舜代之而起,改變舊有之典章制度,隨著時代之進步而通達其變化,使百姓生活安定而進取不懈。且以其高明之手法,求新求變,而使百姓皆能適應。周易之哲理:「窮極則有變,能變則能通達,能通達則能恆久。」能循此哲理而行,則萬事可成,有如大有卦上九爻辭所言:「能得自上天之祐助,吉祥而無所不利。」黃帝、堯、舜垂拱而治,無為而成,天下太平,大概取自於乾天、坤地二卦「無為而無不為」之精神。

  垂衣裳,喻無為而治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1 . 韓康伯曰:能通物之變,故民樂其器用而不懈倦也。通變則無窮,故可久也。垂衣裳以便貴賤,乾尊坤卑之義也。

2 . 朱熹曰:乾坤變化而無為,故曰「取諸乾坤」。

3 . 陸績曰:陰窮則變陽,陽窮則變陰,天之道也。庖犧氏作罔罟,教民取禽獸以充民食,民眾獸少其道窮,則神農教民蕃殖以變化之,此窮變之大要。窮則變,變則通,與天終始故可久,民得其用故無所不利。

4 . 郭雍曰:無為而治者,無他焉,法乾坤易簡而已。

5 . 劉沅曰:凡事守舊則倦,更新則相宜。聖人治天下,民心未厭,不強而去之;民所未安,不強而行之。時有當變者,通其變,使民鼓舞不倦;事之更新者,神其化,而使相宜於不覺。變通不已,循環無終,所以能久。總承上文,蓋取「乾坤無為」之象。

 

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,舟楫之利以濟不通,致遠以利天下,蓋取諸渙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吳澄曰:刳,空其中以浮水;剡,薄其端以運舟。

2 . 韓詩外傳云:聖人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,以通四方之物,使澤人足乎山,山人足乎魚,餘衍之財有所流通,故豐膏不獨樂,磽确不獨苦。

3 . 劉沅曰:下水上木,中互震動,木動水上,流行遇風,舟楫之象。

 

服牛乘馬,引重致遠,以利天下,蓋取諸隨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隨,隨宜也。服牛乘馬,隨物所之,各得其宜也。

2 . 朱熹曰:服,駕也。隨,下動上說。

3 . 劉沅曰:牛馬下動而人悦,行止隨人,隨之義。牛性順,穿其鼻,馴而服之;馬性健,絡其首,駕而乘之。牛亦可以致遠,曰「引重」者,為其力也;馬亦可以引重,曰「致遠」者,為其捷也。分承可,兼言亦可。

 

重門擊柝,以待暴客,蓋取諸豫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重門擊柝,取其豫備之意。

2 . 九家易曰:雷地豫卦,下有艮象,從外示之,震復為艮,兩艮對合,重門之象也。柝者兩木相擊以行夜也,艮為手,坤為夜,有夜行擊柝之象。既有不虞之備,故取諸豫矣。

3 . 劉沅曰:坤爲闔戶,互艮爲門闕,重門象。震動善鳴,有聲之木,柝象。豫,逸也。恐逸豫,故豫備也。

 

斷木為杵,掘地為臼,臼杵之利,萬民以濟,蓋取諸小過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虞翻曰:艮止於下,臼之象也;震動而上,杵之象也;艮手持杵,出入臼中,舂之象也。故取諸小過。

2 . 胡瑗曰:聖人既教人粒食以自養,又精治五榖,是「小有過爲」其事也。

3 . 都絜曰:杵臼棺槨,使民養生送死無憾,所以依於人者過厚也。養生,取小過,送死足以當大事,取大過。

4 . 劉沅曰:耒耜開粒食之源,杵臼終粒食之事,是小事過於精詳。

 

弦木為弧,剡木為矢,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,蓋取諸睽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睽,乖也。物乖則爭興,弧矢之利,所以威乖爭也。

2 . 漢書藝文志云:孔子曰:「為國者足食足兵,以不教民戰,是謂棄之。」此明兵之重也。易曰:「古者弦木為弧,剡木為矢,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。」其用上矣。

3 . 劉沅曰:弧矢者,合睽之具也。弦木使曲,剡木使銳。

 

上古穴居而野處,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,上棟下宇,以待風雨,蓋取諸大壯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公視壯大於穴居,故製為宮室,取諸大壯也。

2 . 俞琰曰:聖人之於物,又為之也,有易之也。古未有是而民利之,則為之以貽於後;古有是而民厭之,則易之以革於前。

3 . 劉沅曰:宮室棟宇所以奠其居。大壯,取壯固之義。黃帝始為宮室,而云後世聖人者,對伏羲言也。

 

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葬於中野,不封不樹,喪期無數。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,蓋取諸大過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孔穎達曰:不積土為墳,是「不封」也;不種樹以標其處,是「不樹」也。哀除則止,無日月限數也。

2 . 李光地曰:棺椁者,取木在澤中之義。死者以入土為安,故入而後說之。

3 . 劉沅曰:死喪,慎終之大事,寧過於厚,無過於薄。

 

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,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,蓋取諸夬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韓康伯曰:夬,決也。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。

2 . 九家易曰:古者無文字,其有約誓之事,事大大其繩,事小小其繩,結之多少,隨物眾寡,各執以相考,亦足以相治也。

3 . 鄭玄曰:事大,大結其繩;事小,小結其繩。以書書木邊,言其事,刻其木,謂之「書契」,各持其一,後以相考合。

4 . 劉沅曰:書,文字;契,合約也。古結繩兩端,中分之而各藏其半以為信,後易之以書契,決偽而防欺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靜止的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