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易曰: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。子曰:祐者,助也。天之所助者,順也;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履信思乎順,又以尚賢也,是以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也。

子曰: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,然則聖人之意,其不可見乎?子曰:聖人立象以見意,設卦以盡情偽,繫辭焉以盡其言,變而通之以盡利,鼓之舞之以盡神。

乾坤其易之縕邪?乾坤成列,而易立乎其中矣。乾坤毁,則無以見易,易不可見,則乾坤或幾乎息矣。

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,形而下者謂之器,化而裁之謂之變,推而行之謂之通,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。

是故夫象,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,而擬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謂之象。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,而觀其會通,以行其典禮,繫辭焉以斷其吉凶,是故謂之爻。極天下之賾者,存乎卦,鼓天下之動者,存乎辭,化而裁之,存乎變,推而行之,存乎通,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,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

易曰: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。子曰:祐者,助也。天之所助者,順也;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履信思乎順,又以尚賢也,是以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也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朱熹曰:釋大有卦上九爻義,然在此無所屬,或恐是錯簡,宜在第八章之末。

2 . 王符曰:此最卻凶災、致福善之本也。

3 . 劉沅曰:天之所助,順裡之人;人之所助,誠信之士。

 

子曰: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,然則聖人之意,其不可見乎?子曰:聖人立象以見意,設卦以盡情偽,繫辭焉以盡其言,變而通之以盡利,鼓之舞之以盡神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孔穎達曰:書所以記言,言有煩碎,或楚夏不同,或有言無字,雖欲書錄,不可盡竭於其言,是「書不盡言」也。而意有深邃委曲,非言可寫,是「言不盡意」也。聖人立象以盡其意,繫辭以盡其言,可以說化百姓之心,百姓之心自然樂順,若鼓舞然,而天下從之,非盡神其孰能與於此?

2 . 朱熹曰: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,是舊有此語。言之所傳者淺,象之所示者深,觀奇耦二畫,包含變化,無有窮盡,則可見矣。

3 . 崔憬曰:言伏羲仰觀俯察而立八卦之象,以盡其意,文王作卦爻之辭,以繫伏羲立卦之象,象盡其意,辭亦盡言也。設卦,謂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,情偽盡在其中矣。

4 . 周敦頤通書云:聖人之精,畫卦以示;聖人之蘊,因卦以發。易何止五經之原,其天地鬼神之奧乎!

5 . 劉沅曰:情,順乎性而善者。偽,拂乎性而惡者。鼓舞以心言,謂興起而樂赴也。利者,利於行,神者,神於智,然則聖意不可見乎?子曰:非也,著之於易,固已盡之。

 

乾坤其易之縕邪。乾坤成列,而易立乎其中矣。乾坤毁,則無以見易,易不可見,則乾坤或幾乎息矣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孔穎達曰:此明易之所立,本乎乾坤,若乾坤不存,則易道無由興起,故乾坤是易道所縕積之根源也。易既從乾坤而來,乾坤若缺毀,則易道損壞,故云「無以見易」也。易道毀壞而不可見其變化之理,則乾坤亦壞,或其近乎止息矣。

2 . 朱熹曰:易之所有,陰陽而已。凡陽皆乾,凡陰皆坤,畫卦定位,則二者成列,而易肢體立矣。乾坤毁,謂卦畫不立。乾坤息,謂變化不行。

3 . 劉沅曰:乾坤即天地,因言易故云乾坤。易即易書,而理在其中矣。縕者,衣中所著之絮。易妙盡藏乾坤之中,如衣之有縕也。成列,謂高卑分著,變化互行。易道止一陰陽,故乾坤成列,而易之體已立。毁,謂卦畫不立,卦義不明,直若無乾坤二卦者然,是為毁之。乾坤毁,則一切理氣象數何由而生?無以見易,謂陰陽剛柔變易之道不著也。易不可見,則天地之理不明,人雖日在天地之中而不知其道,乾坤或幾乎息矣。

4 . 漢書藝文志云:六藝之文,樂以和神,詩以正言,禮以明體,書以廣聽,春秋以斷事,五者蓋五常之道,相須相備,而易為之原,故曰「易不可見,則乾坤或幾乎息矣」,言與天地為終始也。

 

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,形而下者謂之器,化而裁之謂之變,推而行之謂之通,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1 . 孔穎達曰:道在形之上,形在道之下,故自形外以上者,。謂之道也;自形內而下者,謂之器也。形雖處道、器兩畔之際,然形在器不在道也。既有形質,可為器用,故云「形而下者謂之器」也。

2 . 朱熹曰:卦爻陰陽,皆形而下者,而其理則道也。因其自然之化而裁制之,變之義也。

3 . 劉沅曰:易統於乾坤。乾坤之理,人人當循而行之,著於有形。而上焉精微者則為「道」,下焉粗淺者則為「器」。道器二者,表裡精粗,無處不有,無物不然。化其不及,裁其太過,即謂之「變」。推行而無不宜,即謂之「通」。修於身而措之民,即謂之「事業」。

4 . 來之德曰:陰陽之象皆形也,形而上者,超乎形器之上,無聲無臭,則理也,故謂之「道」。形而下者,則囿於形器之下,有色有象,止於形而已,故謂之「器」。以是形而上下,化而裁之,則謂之「變」;推而行之,則謂之「通」。舉此變通,措之天下之民,則所以變,所以通者,皆成其事業矣,是謂之「事業」。

5 . 馬其昶曰:形而上者謂四象,法天道之陰陽;形而下者謂卦畫,法地道之柔剛。化而裁之、推而行之謂爻變,立人道之仁與義也。

 

是故夫象,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,而擬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謂之象。聖人

有以見天下之動,而觀其會通,以行其典禮,繫辭焉以斷其吉凶,是故謂之爻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孔穎達曰:下段云「極天下之賾者,存乎卦,鼓天下之動者,存乎辭」,為此,故重引此文,以起下文。

2 . 劉沅曰:謂形上形下,無不統於乾坤。是故,象者,象其賾而已;爻者,效其動而已,皆非有外於道、器二者。

 

極天下之賾者,存乎卦;鼓天下之動者,存乎辭。化而裁之,存乎變;推而行之,存乎通。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;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

 

【先哲釋義】

 

1 . 孔穎達曰:鼓,謂發揚天下之動。存乎辭,謂動有得失,觀卦爻之辭,能知得失也。末句謂:若有德性,則得默而成就之,不言而信也,若無德行,則不能然。

2 . 朱熹曰:卦即象也,辭即爻也。卦爻所以變通者在人,人之所以能神而明之者在德。

3 . 劉沅曰:德行者,易之本原,得其本原,則在我之易,一天地之易也,而卦爻辭一以貫之,書與言特其末焉耳。

4 . 王夫之曰:辭以顯象,象以生辭,即卦象爻辭變通而盡聖人之意,以利其用也。惟修德砥行者,體仁合義,自與易契合。

5 . 馬其昶曰:聖人作易,使天下同趨於吉。君子學易,貴默成其德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靜止的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